期刊名称:《中国钨业》
国内统一刊号(CN):CN11-3236/TF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1009-0622 创办日期:1986年 刊 期:双月刊 电 话:0797-8106067 Email:zgwu@chinajournal.net.cn 970136973@qq.com
主管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钨业协会 协办单位: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回顾了新中国钨工业60年创业崛起、攻关开发和改革创新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钨储量、钨消费量、钨品生产量和钨贸易量均保持或跃居世界第一,以及科技进步硕果累累和产业结构呈现新局面的发展成就;国家实行钨行业管理采取的重大举措;钨工业60年发展的历史经验。
数十年的钨矿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发现了一些新的矿床;确认云英岩-夕卡岩型、钨-钼-铋矿床、岩体型网脉状黑钨—白钨矿床、斑岩型钨矿床等新的矿床类型;运用"五层楼"式规律和隐伏岩体顶突预测判断隐伏、半隐伏石英脉状黑钨矿床的顶与底。今后要继续探索新的找矿思路,探寻新的矿床类型,深化已有的成矿规律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认识,开展隐伏矿床预测;引进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进行综合找矿。
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甘肃境内北祁连西段1∶20万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后圈定了一批W、Sn、Mo、Bi趋势剩余异常,不论从其空间分布特征、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分析,还是与已知矿床(点)的吻合对应情况来看,都与研究区地质情况吻合较好。指出北祁连西段钨钼矿的产出,W、Sn、Mo、Bi趋势剩余异常在空间上整体表现为棋盘格子状展布,受北西向板块边缘缝合带及北东向隐伏断裂交错控制,在中酸性岩体侵入地段,则形成W、Sn、Mo、Bi矿集区,同时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当上述条件耦合在一起时,则形成规模大、类型复杂、有用组分多的中—大型多金属矿床。
小独山西钨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钨矿床,笔者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作用等成矿条件入手,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的完美耦合是该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矿区下二叠统红柳河组各岩性层中钨元素丰度值高,为该矿床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矿区极其发育的断裂裂隙系统,为后期成矿热液的运移、物质交换、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提供了通道及储存空间;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在为成矿提供热源、物源的同时,使得早期的断裂裂隙系统再次活动,为成矿热液的运移、物质交换、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通道及储存空间;燕山早期岩浆期后热液沿着前期形成的断裂裂隙充填交代,在高温阶段形成石英脉脉型黑钨矿,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形成石英脉脉型白钨矿;原生矿床形成后,经过长期的表生作用,进一步次生富集形成沿沟谷产出的钨砂矿。小独山西钨矿床是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充填交代式石英细脉带型(黑)白钨矿矿床。寻找成矿热液运移通道及其方向,将成为今后该区找矿工作的重点。
回顾了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上世纪钨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光辉历程,同时,详细介绍了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新世纪近十年来的钨矿地质勘查进展。
通过分析"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钨矿找矿在重点成矿区带获得的新发现、新成果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在老生产矿山探矿取得的新进展,阐明加大地勘投入、进行各层次钨矿找矿工作的重要性,特别强调钨矿找矿工作应着手统一部署、落实重点成矿区带、有序开展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才能不断提供新的钨矿资源基地和新的矿产地,为我国经济繁荣和钨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在赣南钨矿山地压显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山地压活动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矿山地压治理的相关措施;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赣南钨矿山地压区残矿回采的若干方法。研究成果对钨矿山的地压治理及残矿回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述了柿竹园公司近20年来在创新体系建设、采矿和选矿技术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柿竹园公司矿业技术发展的设想。
全面归纳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钨湿法冶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指出有关研究工作总体上居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处世界领先地位,许多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同时为近30年来中国钨冶金技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采用工业实际钨矿苏打浸出液在离心萃取系统中进行了季铵盐直接萃取钨的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过程运行稳定;当料液中Mo/WO3在4%左右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WO3的萃取率大于97%,反萃液WO3浓度大于160g/L,杂质P、Si的除去率大于97%。长期运转试验表明,有机相在累计运转1000h后萃取-反萃取性能保持不变。试验结果为碱性介质萃取钨新工艺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经硫化后高达10g/L钼的钨酸铵溶液与选定的特种树脂混合30~60min,一次可以沉淀除去80%的钼,沉钼后的溶液再经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钨酸铵溶液中的Mo/WO3比值可降至1.5×10-4以下,结晶得到的APT质量达到国标GB/T10116-2007APT-0级品要求,大部分产品中Mo≤15×10-6。
笔者对离子交换法回收高钼高磷钨中矿盐酸化选液中钨钼进行了研究。采用静态交换实验方法进行了树脂的选择,结果表明DX01-A树脂和D41X-B树脂对该化选液中钨钼回收富集效果最好。固定床实验结果显示在接触时间60min,室温条件下,DX01-A树脂对钨钼的穿透容量为69.9mg/mL,D41X-B树脂对钨钼的穿透容量为21.6mg/mL。两种负载树脂用NH4Cl+NH4OH混合液解吸,解吸率接近100%。两种树脂的除杂效率也很高,除磷率99.6%~99.7%,除钙率高达99.9%。
简单介绍了第三代仲钨酸铵生产工艺和处理高磷、高钼低品位白钨矿的实验结果。该新工艺的基本特点是直接从苏打高压浸出液中萃取钨,萃余液返回浸出,形成闭路工艺。其第二个特征是从纯钨酸铵溶液中,利用专用的"反应-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用树脂沉淀法预除钼后再深度除钼。其第三个特征是采用节能浓缩技术浓缩洗树脂的洗水及解钼液,有价元素返回流程,硫酸铵浓缩固化成化肥销售,实现水零排放。
全面阐述了中国钨冶炼诞生以来工艺发展的历程和经济技术指标,介绍了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的重大技术创新。
在分析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硬质合金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
简要回顾了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历程,分析了制约中国硬质合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指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介绍了硬质合金相对磁饱和的测量原理,用相对磁饱和度量硬质合金中的碳的精确度,硬质合金相对磁饱和与硬质合金其他性能的关系,在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如何应用相对磁饱和来控制硬质合金中的碳。
单晶钨微/纳米晶须因其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和力学性能而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首先简要介绍了合成单晶钨微/纳米晶须的两种方法(直接气相合成法和催化剂辅助的气相合成法)和合成的钨晶须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然后,着重阐述钨晶须的生长机理及其相关的性能(场发射、电学和力学)测试结果;最后,展望了钨晶须的应用前景。
研究采用传统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制备了超细晶WC-1Cr3C2-12Co硬质合金,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1130~1360℃真空烧结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定量分析了合金中的残余孔隙、WC硬质相的形貌、晶粒尺寸及其分布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添加的Cr3C2晶粒长大抑制剂和稀土的存在形态及其对Co黏结相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
回顾和总结了中国钨基合金60年的发展史,系统阐述了钨基合金在材质、品种、制备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的进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介绍了我国钨基高密度合金的发展史,对其研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过程及研究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指出我国的钨基高密度合金研究开局起点高,目前已进入全面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无论在研究、应用和生产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开拓和前进;除个别情况外,各方面的工作基本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水平和生产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生产的制品已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
简要回顾中国钨丝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介绍钨丝加工业的产量、品种规格、对外贸易、生产工艺技术更新和取得的科技进步,并阐述钨丝行业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稀土钼金属陶瓷阴极、钪钨基扩散阴极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钨涂层。为了满足大功率磁控管的发展要求,研究了新型稀土钼金属陶瓷阴极。经过高温激活处理后,材料的最大次级发射系数达5.24,实用管型测试结果表明,稀土钼金属陶瓷阴极的性能优于钡钨阴极,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亚微米结构的钪钨基扩散阴极具有优异的热发射性能,850℃下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可达42A/cm2,激活后Ba,Sc,O等元素形成的活性多层,均匀覆盖在阴极表面,促进了阴极的发射。采用热壁开管气流CVD法,以WF6和H2为反应源气体,可以方便地制备成难熔金属钨沉积层。所获得钨沉积层具有高纯度(>99%)和高致密度(>19g/cm3)。
扼要回顾在新中国石油工业60年迅速发展中,含钨催化剂自主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考察国内含钨催化剂的研发进展后,提出了关于加大含钨催化剂研发力度,发展钨深加工化学品产业的几点建议。
硬质合金装备制造水平对硬质合金的发展起关键和决定作用。建国60年来,中国硬质合金装备制造技术进步与发展经历了产业体系建立时期,大引进、大改造时期,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时期。通过大引进、大改造,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中国硬质合金装备不断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只注重引进,满足于投产、达产,低水平复制制造能力或跟踪模仿,忽视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引进技术难以发挥效益,而且会成为企业的包袱。难以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只能永远步别人的后尘。
<正>~~
<正>中国钨业已走过了百余年风风雨雨的路程,历经了发现和起步、创业和崛起、创新和开发以及改革和升级四个发展阶段。回顾过去,总结
<正>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经过钨业战线广大职工,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和科技攻关,我国钨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形成从地质勘查到冶炼加工一条完整的工业体系,地质储量、产品产量、出口贸
<正>《中国钨业》杂志社有限公司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批准,于2009年8月正式注册成立。《中国钨业》系中国钨业协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主要报道钨行业地质、采矿、选矿、
<正>顾问左铁镛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中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