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中国钨业》
国内统一刊号(CN):CN11-3236/TF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1009-0622 创办日期:1986年 刊 期:双月刊 电 话:0797-8106067 网址:zgwu@chinajournal.net.cn
主管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钨业协会 协办单位: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针对赣南某钨矿山的急倾斜极薄矿脉,提出了浅孔留矿法、中深孔留矿法、大孔径深孔落矿空场法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大孔径深孔落矿空场法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径深孔落矿空场法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采场平均生产能力可达到90~100 t/d,其损失率约为5%,贫化率为85%~90%,总体应用效果较好。与原有浅孔留矿法相比,大孔径深孔落矿空场法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保证了工人作业安全。
为了应对矿山地压活动、尾矿排放及尾矿库压力等问题,本研究对矿山生产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全尾砂膏体充填工艺对现有充填工艺进行了升级改造。设计了尾砂充填工艺方案,包含充填材料的选择、配比及施工方法。试验表明,全尾砂膏体充填有效填补了矿山空洞,显著降低了地压活动的风险,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该工艺通过支撑围岩、减少垮落和矿石混入,还能降低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尾砂的大量应用减少了尾矿排放量,降低了尾矿库的压力,显著减轻了矿山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矿山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路径,有助于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目标。
湖南某白钨浮选粗精矿采用经典的“彼德洛夫法”进行加温精选,原工艺采用单一氧化石蜡皂作为捕收剂,经常出现浮选泡沫不稳定从而造成钨金属损失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开展了系统的工艺技术研究,通过采用氧化石蜡皂与油酸组合作为加温精选捕收剂,同时优化加温精选系列参数,在钨粗精矿WO_3品位为8.47%、CaCO_3品位为65.31%、CaF_2品位为9.64%的情况下,经过一粗三精一扫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WO_3品位为62.74%、回收率为97.13%的钨精矿。实现了高钙条件下白钨矿的选矿指标优化,为同类型钨矿浮选分离处理提供借鉴。
赣南某钨锡合格矿中钨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并含有少量白钨矿,锡矿物主要为锡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云母和长石。针对该矿石性质特点,利用钨矿、锡石和脉石矿物之间的密度差,以硅铁粉作为重介质分选介质粉,采用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系统开展了重介质选矿工业试验研究,并重点考察了分选效果和相关运行成本。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处理量为11.74 t/h,重介液密度为1.55 g/cm~3时,可获得尾矿产率为55.96%,尾矿WO_3、Sn回收率分别为2.88%、4.52%的指标。以合格矿处理量为标准,电量、水量、介质粉消耗指标分别为4.90(k W·h)/t、3.84 m~3/t、99.94 g/t,分选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介质分选技术可实现预选抛废,减轻磨重负担和实现提产扩能,为重介质分选技术应用于钨矿预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克服氟化钠分解法单个压煮釜间歇作业固有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操作失误率高、综合能耗高、设备利用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和安全风险点多的不足,设计并制造了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新型氟化钠连续浸出白钨矿新工艺和卧式连续浸出釜。并通过试验探索了影响氟化钠连续浸出白钨矿分解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确定了氟化钠连续浸出白钨矿的工艺条件为:磨矿粒度0.050mm,反应温度195℃,液固比2.8∶1,氟化钠用量2.1倍,进料速度6 m~3/h,在最佳运行条件下钨最终浸出率可达99.63%。改良后该工艺具有操作过程简单安全、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综合能耗低、分解率高且稳定的优点,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氟化钠价格居高、成本优势不足的缺点,有利于白钨矿的绿色冶炼和高效利用。
采用3种不同碳含量的W-C-Co混合料,通过压制-低压烧结制备3种不同碳含量、晶粒度0.6μm的WC-12%Co亚微晶硬质合金棒材,研究了不同的碳含量对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材料的抗弯强度,采用维氏硬度仪进行维氏硬度及Palmqvist压痕试验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计算材料断裂韧性,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WC晶粒形貌、裂纹扩展情况。结果表明,硬质合金的碳含量会影响烧结过程中WC晶粒的长大,随着WC粉末中碳含量从6.12%增加到6.20%,合金中WC晶粒逐渐长大,部分晶粒最终呈现平板状;随着合金碳含量的升高,从合金的断裂韧性压痕裂纹观察到裂纹偏转以及穿晶断裂数量显著增加,以此阻碍裂纹扩展,从而提高合金的韧性。随着合金的碳含量减少,合金的钴磁下降,合金硬度随合金钴磁下降而增加,当合金钴磁为9.56%时,WC-12%Co硬质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HV30)为1 690,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 690 MPa和9.9 MPa·m~(1/2)。
以国标零级三氧化钨为原料,采用气流粉碎法制备了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催化剂等领域的纳米级超细三氧化钨产品。研究了气流粉碎过程中分级涡轮转速、分级叶轮直径、喷嘴孔径、粉碎机腔体高度、引风机风量对三氧化钨粒度的影响。运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等检测设备,对三氧化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B20型气流粉碎机,控制分级涡轮转速为135 Hz、分级叶轮直径为170 mm、喷嘴孔径为6.5 mm、粉碎机腔体高度为1 500 mm、引风机频率为32 Hz,可生产出D_(50)小于500 nm的超细三氧化钨产品。该超细三氧化钨粒度分布区间窄,晶体形貌呈球形或类球形。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在高温旋转管式炉中以Cr_2O_3和炭黑为原料,在氢气气氛中碳热还原-碳化连续高效制备超细Cr_3C_2粉体的方法。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氢气流量等因素对制备Cr_3C_2粉体的组成、形貌、粒度以及总碳(Ct)、氧(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 150℃、保温时间为10 min、氢气流量为1.40 L/min条件下,制备了平均粒度为0.75μm的Cr_3C_2粉体。将本试验制得的Cr_3C_2粉体应用于WC-10Co-0.5Cr_3C_2硬质合金制备过程,并与市售Cr_3C_2对比发现,本试验制备的Cr_3C_2粉体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WC晶粒的异常长大。
钨镧合金丝作为切割硅片的金刚线母线得到大量应用,为保证钨镧合金丝生产质量及生产连续性和高效性,需要控制拉拔过程的断丝率。通过对拉拔过程中的断丝收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对断口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钨镧合金丝的断口主要有四类,分别为杯锥状断口、劈裂断口、缩丝断口及压伤断口。其中杯锥状断口占比最大,主要原因是钨镧合金丝心部有镧、氧富集形成大颗粒氧化镧,拉拔时不能与其他区域协调变形,导致心部裂纹萌生并扩展而断丝;其次是劈裂断口,主要原因是钨镧合金丝非中心位置的钨晶粒粗化,且有氧化镧富集,整体组织不均匀导致断丝;缩丝断口为钨镧合金丝直径缩小承受外力不足而断丝;压伤断口为钨镧合金丝拉拔过程受到刮擦而断丝。
测定区域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锡,现有方法存在前处理繁琐、重现性较差等问题。研究优化前处理流程,利用优级纯氢氟酸、硝酸在密闭溶样器的Teflon内罐中,经过高温高压溶解样品,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制成的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Sn、Cu、Pb、Zn、W、Mo等元素含量。本方法 Sn、Cu、Pb、Zn、W、Mo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0×10~(-6)、2.0×10~(-6)、1.0×10~(-6)、5.0×10~(-6)、1.0×10~(-6)、0.5×10~(-6),其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1∶5万区域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要求,适合于批量检测,且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运行成本低。
以“钨”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SCI、EI来源期刊上检索并下载500篇钨科技论文中文摘要及其相应的英译文,论文的发表年限设定在2019年到2023年。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利用Wordsmith、Ant Conc等语料库软件对比研究汉语摘要及其相应的英文摘要在话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统计数据显示:汉语摘要总体呈现话题结构和动词优势的语言特征,意合连接和主动语态占主导地位;英文摘要呈现主谓结构和名词优势的语言特征,形合连接和被动语态占主导地位。将以上汉英语表达方式差异应用于钨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实践,产出的译文忠实、通顺,有效地改善了论文摘要的英译质量。